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22章 最后一个客人

   曼卡寨子的知青点不属于建设兵团,设在寨子的后头。

   等走到靠近知青点的地方,张宏城全身上下又湿了。

   沿途几个老咪涛(傣族老太太)笑眯眯的给他撒水,又塞了他一嘴的糯米饭和红糖。

   张宏城还得乖乖的双手合十笑着感谢。

   曼卡寨子的知青点不大。

   是四五个有着汉族特色的吊脚楼。

   所谓的汉族特色,指的是吊脚楼的地基用的是红砖。

   其他几个吊脚楼里静悄悄的,只有最后面一座新建的小吊脚楼里有灯光。

   那里人声鼎沸,似乎也在过节。

   张宏城信步来到吊脚楼不远的地方,看到几张红色喜字贴在小吊脚楼的窗户和门上。

   上楼的地方系着红带子。

   吊脚楼的下头散落着一些鞭炮的碎末。

   这是有人在结婚?

   宴席设在吊脚楼后面的空地上。

   张宏城好奇的绕过去。

   空地上摆了三张桌子,坐的都是寨里的知青。

   桌子大约是从不同人家借来的,款式不一。

   二十多号男女知青正在大声笑着祝福一对新人。

   新人胸口带着红花,站在一起相视而笑。

   虽然这对男女比之前黑瘦了一些,但张宏城还是一眼认出了他们。

   张宏城的脚步凝固在了原地。

   在来之前,张宏城考虑过很多种情况。

   例如是不是史前进出了事,所以两人才做戏哄骗陈蓓蕾;又或者是两人被人陷害之类......。

   可当张宏城看到史前进和马红英对视的眼神时,心里的一切幻想当即宣告破灭。

   主持婚礼的是一位中年人,大约是寨子里的领导。

   “时候差不多,客人也已经齐了,小史、小马,来,我们一起举杯......。”

   就在这时,一个淡漠的声音在吊脚楼拐角的地方响起。

   “慢着,这里还有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

   张宏城冷冷的看着愕然回头的史前进和马红英。

   “不知道两位新人,欢不欢迎?”

   在看到张宏城的那一刻,惊慌失措的马红英,手里的杯子骤然落下,摔得粉碎。

   而史前进则变得一脸苍白。

   他万万没想到,远隔万里的老同学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赶到。

   ......

   一杯新人亲手倒的酒静静的放在张宏城的面前。

   但他没有拿起来的意思。

   周围的知青们都在低声议论张宏城的来意。

   史前进陪着张宏城坐着,呆呆的没有出声。

   也是这个时候,张宏城才看清了这个家伙如今的真实样子。

   黑瘦!

   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见骨头。

   张宏城记得史前进离开桃陵的时候,是几个同学里第二白净的男生(第一是张宏城)。

   因为家境不错,史前进甚至还有点婴儿肥。

   正是因为同样有点难得的婴儿肥,所以大家平时才把他和陈蓓蕾笑嘻嘻的扯成一对。

   史前进变了很多。

   在原身留下的记忆和张宏城的观察中,他本该是个喜欢表达自己情绪的人。

   但现在却变成了一潭死水。

   麻木而呆滞。

   马红英跑进了新房,一直没有再出现过。

   直到知青们匆匆吃完喜酒离去,史前进才哆嗦着给自己点了一支烟。

   “她......还好吧?”

   张宏城默不作声。

   史前进捏灭烟,捂着脸无声的哭了起来。

   没有任何解释,史前进走回了他和马红英新建的小吊脚楼。

   那位主持婚礼的中年人随即坐到张宏城的身边。

   中年人姓赵,是驻寨子的联络干部。

   两人聊了几句,得知张宏城这个老同学不过是刚好出差过来,赵干部这才松了口气。

   “小史和小马的事我都知道,他们感情的过往也和我提过......。”

   在老赵的嘴里,张宏城得知了这两人在这两年里的经历。

   曼卡寨子的知青们任务不是种植橡胶,而是种植水稻。

   主要是为了供给种植园的口粮。

   刚到寨子的第一批知青还好,因为寨子里的人多少都会帮衬一二。

   可到了第二批、第三批,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好人自然也会有坏胚子。

   后来的几批知青里就有那么几个好逸恶劳的家伙,把知青点和寨子里人的关系弄得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这几个家伙都被抓走,但再后来的知青就得不到寨子里人的关怀和帮助。

   在这片雨林里生活,没有本地人知青们根本活不下去,而先来的知青的帮扶能力也相当有限。

   所以在史前进和马红英这批知青到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困难远超先来的知青。

   虽然寨子也称大队,但劳作的时候还是分了群落。

   寨民们自己一起,知青们在另一波。

   而知青们又因为之前那几个搅屎棍的因素,内部的不和还没能弥合。

   老知青分成了几个团体,带着吃一堑长一智的目光看着新来的人,所以几个新知青只能抱团取暖。

   四个新来的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