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沐蔺
第七年,妹妹方才怀了孕,而将军,便是自这日起,眉间布着忧虑。
我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年,俩人是故意不愿要孩子,原本计划是平定边境后,将军卸去一切职务,再谈此事,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妹妹还是有了身孕。
次年,妹妹诞下一子。
彼时,我已是将军的左膀右臂,官职亦是不低,而京中的天子,整日沉迷炼丹长生,这些年,天子对将军的忌惮不降反升。
妹妹诞下李家长子后,天子的旨意不久便到了,以边境条件恶劣为由,让人护送将军夫人与长子回京休养。
将军自是不愿,因此,在旨意来之前,妹妹与将军长子便病了,看着襁褓中羸弱的婴孩,宫中内侍便回宫了。
又过了三年,妹妹再次有孕,而此时,朝中贪官污吏多如牛毛,百姓苦不堪言,天子竟是下令,让的将军带着妻儿一同回京。
这般行径,俨然是鸿门宴的苗头,众将领自是不愿将军坐以待毙。
军中已经有建议将军以清君侧为由挥兵北上的声音,但将军并无登高之心,这些年行军打仗,他的身子早已不如当年。
军医早有断言,将军最多不过十载寿命,余生,他只想和妻儿一同生活。
可惜,天子连这十年也不愿等,更不相信这事。
恰逢此时,边境再生事端,回京一事值得暂时搁浅。
可谁也没能想到,将军会在在战场上被冷箭所伤,即便大败敌军,可将军也已陷入昏迷。
紧接着,京中传来将军通敌叛国的消息,天子连发十几道金令,要求将军必须立即回城。
所有人都知道,此刻回城,便是死路一条,眼看这莫须有的罪名就要安在将军的头上,京中前来押解将军的军队也即将到达之时。
我与一众大将决定自是不能坐以待毙,但这个反贼的名头自然由将军背,一番商议后,我与一众将领答应了秦贺的提议。
说实话,当时我们不过是破罐破摔,只是想让他去当这个出头鸟而已,也没想真扶持他登基。
我们甚至都不用沐家军的名头,秦贺是在屈炀的拥护下起兵的,我们顶多是答应了不阻挠外加暗中换套衣服支援罢了。
谁能想到,这朝廷竟是无能至此,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大军便攻到了京都,等将军终于醒来时,那秦贺都已经顺利登基了。
那一刻,一众将领都不敢直视将军的眼睛。
“将军,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也能带兵再次打过去。”身边的将领十分有信心道。
“然后呢?”将军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百姓怎么办?边境怎么办?”
众人沉默。
是啊,再打下去,边境这些豺狼必然来势汹汹,可不打,那秦贺就要建立新的王朝了。
关键时刻,秦贺的迷信也送达了,信中言,若是将军醒来,可带兵回京,这帝位,他自是拱手相让。
显然,对方也担心李家军出尔反尔,但在场的都不是小孩子,回京之路怕是更加艰险。
再加上军医已经下定论,往后时间,将军必须静养,不可劳心劳力。
于是乎,看了信件许久的将军,在轻叹了一口气后,下了定论:“李望麟,已战死沙场。”
只此一句,众人便已知晓将军的决定。
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这几年,朝廷的军饷物资已经一缩再缩,到后来,更是直到将军回朝,才能要来将士们的军饷。
再说先前的局势,那放冷箭之人也已查到,是京中贵人安置,之后更是的趁机想要以通敌罪置将军于死地。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让人寒心。
我与一众将领虽更加希望将军能登上那个位置,毕竟将军之子也可继承皇位,但——
那秦贺怕是还有不少后招,如今将军在军中,安全自然有保障,一旦回了京城,怕是要腹背受敌。
当然,即便要隐退也不能这般利落,随着一封将军亲手写的密信送回京中后,将军与秦贺的达成协议。
很快,将军的死讯传回京中,没过多久,收到消息的边陲小国再次来犯,想要趁着李家军失去主帅之际掘土重来。
结果自然是突厥兵败如山倒,不过一个照面,他们便被“死而复生”的将军带着李家军杀了个片甲不留。
这场战役持续了一年,而后,边境的各部落元气大伤,在往后的数十年皆不敢大举进攻。
这期间,他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战神陨落的消息,却再不敢前来领教。
无人知道将军与新帝达成了什么约定,只知道,攻入京都的新帝在证明了自己乃是隐姓埋名的皇室旁支后,成功登基,而后开始拨乱反正。
被诬蔑的清官、功臣逐一平反,包括将军在内,接着,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送往边境。
可以说,在那一年的战役中,戍守的将士们再也没有挨过一次饿。
渐渐地,军中将士也知晓了将军拿用那本该名正言顺的帝位换了什么。
换的是一道可抵御外敌的防线,是天下百姓的喜乐平安,更是将士们温饱的保障。
敌军大败后不久,将军便再次带着妻儿离开,离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