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直播:给老祖们来些新震撼

第31章 汉武帝2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从儒家成为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思想。”

   汉之前的百家震惊的看着儒家的人。

   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本事。

   儒家的人则恨不得去汉武帝以后的时代去。

   秦始皇则不断的思索着,这不对啊!

   儒家思想是不错,但是作为统治者的工具,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除非,儒家改变了他们的学术内核。

   恐怕和先秦的儒家早就不一样了,这倒也是豁得出去。

   李斯脸色难看,作为一位法家的坚定支持者,你儒家能活过秦朝算我输,我李斯说的,看我不摁死你。

   “当然此时的儒家已经不是春秋战国的儒家了。

   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形成了外儒内法的霸王道糅杂,也就是从这以后,儒家就在修改自己内核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李斯,呵!

   百家,原来你是这样的。

   先秦时期的儒家子弟,我们挺了一辈子的腰折了。

   秦始皇沉思:这样啊!这天下都是朕的,所以诸子百家都应该来咸阳给朕干活不是吗?

   只有农、墨法这三家干实事人太少了。其他家都要给朕动起来。

   “他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丝绸之路。”说着鹿呦鸣打开视频【一口气看完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他带回的可不止葡萄干。】

   张骞啊,这么多年了,他还活着啊!汉武帝怀念着。

   【约公元前164年,张骞出生于汉中郡固县,(今陕西省固县)的一个农民之家,历史上对张骞早期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司马迁在《史记》对其也只是一句“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带过。】

   随着讲解的开始,出现了一张丝绸之路的路线图,鹿呦鸣赶紧暂停。

   “快快快,来抄作业哈!”各朝皇帝,在抄了,在抄了,特别是造纸术还没出来的朝代刻刀都要冒出火花子了。

   【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

   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通过出使西域带回了西域的苜蓿、芝麻、蚕豆、核桃、葡萄、石榴等作物,并且还将自己在西域所见到的一切信息也都带了回来。

   使得那时的人们对西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看着地图上那么多国家的名字,秦始皇:朕也想要。

   【还有一些从西域传过来的动物啊什么的,大家都赶紧记一下,都挺有用的。】

   秦始皇看着眼前一排抄作业的人,快快快,赶紧记下来,到时候咱们派秦兵过去,把这些宝物都护送回来。

   汉武帝此时也急忙派人抄着,毕竟张骞刚走,还没回来,这该死的匈奴人居然俘虏我大汉使臣,那就别怪我派人去接了。

   唐朝,虽然此时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了,但是有很多物品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少走20年弯路啊。

   “小姑娘,给朕讲一下朕的大汉双子星吧!朕想听。

   ”看着汉武帝发出的要求,鹿呦鸣当然同意了,毕竟这是你的主场。

   “既然咱们汉武帝想听大汉双子星,那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大汉的双子星,卫青和霍去病。”

   “汉朝初期,汉朝的对外战争挺拉胯的,就是以防守为主,多以和亲和送礼为主。

   甚至在汉初,也就是公元前192年,刘邦去世后的第三年,匈奴冒顿单于给当时的吕后写了一封求婚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大意就是我冒顿生在荒山草泽之中,长在平野放牧牛羊之地,多次想去大汉看看中原的繁华。

   如今我一个人,你也一个人,我们两个国君都很是寂寞,没有什么可娱乐的事情。

   现在,我用我身上有的东西,从你身上换来我没有的东西,你也可以用你的东西来从我这里换来你没有的东西,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你看如何?

   站在大汉的角度,这封“求婚书”可谓是赤裸裸的羞辱。

   极其狂妄无礼,是丝毫没有将大汉放在眼里,稍微有点脾气的人,看到这封信都会恼羞成怒,欲杀之而后快。

   而吕后在看到这份求婚书后,也的确是恼羞成怒,立刻就召王平、樊哙、季布等朝中重臣进宫议事,当场就想下令斩杀前来替冒顿送信的使臣,并发兵匈奴。

   然而,此时汉弱匈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加之汉朝天下尚不稳定,国家积贫积弱,急需休养生息,如若就因一封信,就贸然与匈奴开战,胜了还罢。

   万一败了,那整个汉朝天下恐怕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