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0章 红色的邮票

   七十年代初期的火车相当拥挤。

   张宏城半夜上车,他的车票自然是一张没有座位号的站票。

   他穿过好几个车厢,才在一处车厢的连接处找到一个靠门的位置。

   从挎包里拿出一张旧报纸垫着,又垫了一件旧衣服,张宏城舒舒服服的靠着列车门迷瞪起来。

   他不敢睡的太死,主要是那个老信封就藏在他的内衣口袋里。

   至于挎包里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他偷拿家里的一瓶辣椒酱和六个馒头,至于几件换洗的衣服,他不是很在乎。

   他的派遣文件、介绍信和奖状等东西也不在他的身上,都在前几天陆续寄给了另一个时空的胡胖子替自己保管。

   张宏城全身上下就带着十张大团结和十张全国通用【伍市斤】粮票。

   他靠六个馒头配着辣椒酱坚持了一天。

   到了信阳,他下车买了几个窝头,还幸运的抢到一个座位。

   同座的人找他聊天,他也不大理会。

   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去北大荒当知青的,连行李都没一件,也太奇怪了些。

   知青办给的票上面写的是桃陵到鸡西,其实根本没有直达的火车。

   这需要知青们自己在河北境内换乘出关的火车。

   反正列车员也只认车票上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当然,也要对得上你的介绍信。

   只要你路径没有跑偏,靠着这张知青票可以随意往火车上挤。

   张宏城没有在河北境内下车,他一路坐到了终点站——北京。

   路径祖国首都,他怎么可能不来逛逛。

   北京站人流如海。

   幸亏全国大部分人的着装没什么区别,倒也没人发现他的不对劲。

   这年月出远门都需要介绍信,尤其是进京。

   张宏城去东北下放的介绍信根本不能让他进入京城。

   他看到车站出口的工作人员在一丝不苟的检查着大家的工作证、介绍信,什么证明都没有的,直接带走让单位或者居委会来领。

   张宏城转身去了趟厕所,在厕所隔间里从老信封里抽出了一封盖着鲜红公章的介绍信。

   这是胡胖子为他准备的。

   为了收这个年份对头的进京介绍信,胖子费了不少力气。

   不是张宏城和胖子不想伪造一个,而是对应的纸张、油墨、字体都不好弄,还不如直接收一张品相好的。

   张宏城拿着介绍信主动挤过去给工作人员看,再加上他一嘴八成新的京片子,让人以为他是个经常来京城的人。

   工作人员最烦的就是这种喜欢显摆的,直接扫了一眼就让他过去。

   1972年的北京城,没有后世形容的如同灰蒙蒙一片。

   张宏城看到的景象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色彩鲜明的首都城市。

   满眼都是红色!

   张宏城中途停留北京,主要是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自然是参观1972年的北京;

   第二件事是去北京集邮公司旧址周边去淘点好邮票;

   最后一件事是去天桥百货购买自己带去东北的家当。

   手里拿着介绍信,张宏城先找到一家招待所住下,然后在北京玩了一天。

   第二天才找到了集邮公司附近的胡同。

   自从几年前开始,集邮公司忽然关闭。

   但在集邮公司周边还是有零星的集邮爱好者互相交换邮票。

   但这种行为被限定不得涉及钱票或者物资。

   他们手里拿出来的邮票也都是合适题材的。

   张宏城空手空脚的走入胡同里,那些抱着集邮本的人都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一来是因为他年轻且眼生,二来很少有人来这里不带着自己的集邮册的。

   所以要么张宏城是来看热闹的小年轻,要么就是来买卖邮票的。

   前者他们无所谓,但后者却避之不及。

   买卖邮票要是被抓到了那可是真正的投机倒把。

   看到大家警惕的眼神,张宏城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从书包里掏出五张颜色不一的邮票来。

   看到他手里的邮票,这帮人的脸色才松泛了些,纷纷围了上来。

   “哟,是五一年的五色国徽邮票!”

   这帮人很识货,一眼就认出了张宏城拿出的邮票是什么。

   这是1951年发行的《国徽》特种邮票。

   胡胖子三千八一枚收回来的,为的就是能让张宏城手里有点底气。

   这套邮票在七十年代并不多见,直到八十年代集邮风再起,才被广大集邮者们发现存世量还算可观。

   每张的价格都在三千五百块以上。

   在集邮活动遭到打压的1972年,这种齐全的特种套票相当的受欢迎。

   “小同志,你想换什么哪种邮票?”

   张宏城的周边立即响起了七嘴八舌的询问。

   几个集邮本子殷勤的递了过来。

   张宏城一一接过翻了半天,但看中的却没有几个。

   很显然大家都不是傻子,舍得拿出来换的都不是什么好货。

   他索性直接发问。

   “有没有大红色主题的?”

   这是他帮胡胖子问的。

   胡胖子想入手一套49年的开国邮票,可他问了好几个藏家,但品相都没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