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54章 必须拿下

   公然送礼在这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件很出格的事。

   但有些年轻人的父母根本顾不上这些,哪怕顶着张宏城周围邻居鄙夷的目光,也硬着头皮来到了他和楚描红的家门口。

   当第一对父母出现在这里后,消息迅速扩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父母一咬牙也跟了过来。

   他们纷纷放弃了坚守一辈子的骨气,只想能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留城的机会。

   看到眼前的场景,张宏城和楚描红很是触动,但也哭笑不得。

   只能好言相劝,把这些人全部劝走......。

   ——哪有这样送礼的,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谁要是想着走后门,考试肯定是不通过的!”

   张宏城无奈最后放了狠话,这才把家长们吓走。

   周围邻居们事后对此献上了掌声。

   “小张科长果然方正。”

   “诶,那是肯定的,人家才上过报纸的嘛,上头都说他厚道。”

   楚描红憋着笑,拿手指偷偷的使劲戳他。

   说她对象厚道......,她听着怎么就好想笑。

   厚道的小张科长做事自然很方正。

   第二天,陈爽带着朋友把连夜抄写出来的两百条考纲贴在了招待所的围墙上。

   其中一百条来自于东方涉外宾馆的退休职工,而另外一百条是胖子隔空贡献的。

   招工考试的题目就在这两百条考纲之内。

   围墙边很快围满了拿着笔和本子的年轻人,他们一边抄一边挤。

   张宏城听陈爽说,甚至半夜里还有人拿着手电筒来抄题目。

   考试的时间定在十五天之后的周日。

   至于考试地点,张宏城联系幼儿园园长,借了几间幼儿园的教室。

   反正周日那里没孩子。

   低息贷款发生变化的事,李部长那边很快来了指示。

   小张干得不错,不要他们的贷款!

   说话不算话,还想打我们的脸,门都没有。

   虽然文件上语气很硬,但李部长不愧于他“李大抠搜”的外号。

   “兵团也很困难,希望驻沪上的同志们能发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优秀作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钱没有,但事你必须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你们五个正式工的工资和福利由兵团方面出,但在沪上招聘的十五个临时工指标,咳咳咳咳,属于特批的小集体——自负盈亏。

   赵秘书在电话里给自己老板揭了底,那些临时工是真正意义上上的临时工,兵团只管头三个月的开支,之后得看招待所自己的本事。

   要是招待所玩不转,那些临时工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赵秘书以为张宏城会跳起来骂n。

   可他不知道电话对面的张宏城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

   自负盈亏好啊!

   张宏城二话不说掏出一张大炼钢铁(五元),发了一封加长电报给李部长。

   “驻沪职工决定排除万难,自力更生......,发扬我辈知青的主观能动性,降低筹办成本,准备自筹设备和场地,率领临时工们成立招待所木工车间,自主解决招待所所需的家具等设施问题,并尽量向兄弟友邻单位进行推广,争取迈出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几个领导一看。

   嗯,不用自己多出一分钱,那这个可以有!

   批准!

   倒是李部长多留了个心眼。

   他觉得张宏城这小子的提议怕是没那么简单。

   所以......估摸着那小子是想要点木头?

   成吧,也不能一点扶助都不给人家。

   下次给沪上送大木头的时候,给小张也发点边角料木头就是了。

   ......

   这年月几乎什么都可以凭着领导的条子进行转让,其中就包括农业分行批给招待所的五千块低息贷款。

   理由只需要一句“优先支持兄弟单位建设”。

   徐汇区民政部门这回也体验了一回成为东北人“兄弟单位”的感受。

   很感动!

   他们民政部门向来是用钱的大户,不论批多少款来都是个无底洞。

   就好比建设兵团“让”给他们的这笔五千块贷款,刚好能帮他们解决一部分烈士家属过节补助的缺口。

   至于按时还贷款......,民政部门呵呵一笑,新来的那位分行长怕是想多了,我们部门的债主比我们部门的人员还多,且慢慢等吧......。

   厚道的小张科长向来是帮人帮到底的。

   打着军民共建的借口,他对民政口的干部拍了胸脯。

   以后但凡建设兵团委托招待所在沪上置办东西,都优先找民政口下属的企业来解决。

   当然以不打乱你们之前的生产计划为前提。

   豪迈的风格直接拉满。

   人家干部还能说什么?

   来自东北张科长厚道的美名,越发响亮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