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魏国世家的反应
半岛依旧是三国鼎立,高句丽虽然强势,但是根本无法彻底攻灭新罗和百济。
随后高句丽撤军,百济丢失十余座城池,也只能这样,他们没有力量拿回来。
高句丽虽然损失不大,但是再打下去,新罗加入,结局未知。
半岛的战争并没有多大影响,宋魏两国根本没有关注。
魏国新皇刚刚登基不久,可以说很多事情都要处理,而且拓跋晃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贵族已经彻底被拓跋晃弄废了,而且大多都选择退出朝堂,不再参与政事,那些依旧以功臣自居的都已经被拓跋晃记住了,恐怕以后会慢慢收拾他们。
不过刘洁和奚斤等人却一改以往,自始至终都站在拓跋晃的身边。
很快,大臣们发现,拓跋晃居然慢慢的将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尤其北方六镇和禁卫,虽然都有王一级统领,但是大部分将领都是拓跋晃的人。
太子这几年也发展了很大的势力,如今太子以雷霆手段夺得皇位,一登基,以风卷残云之势将贵族彻底打垮,如今朝堂除了宗室就是那些功勋,还有一部分世家。
拓跋晃虽然不排斥汉人,但是提拔上来的都是寒门,同时,拓跋晃也效仿刘义隆,建立太学,准备培养自己的势力。
刘洁和燕才等人全部都支持拓跋晃这一决定。
同时,拓跋晃提拔了一些曾经被贵族打击的大臣,将他们安排到重要位置。
崔浩则依旧是尚书右丞,没有多少实权。
就在一日早朝,尚书左仆射源贺、尚书左丞李宝、中书左侍郎高允、刑部尚书伊娄通、御史中丞燕才联名弹劾尚书右丞崔浩,首告其修国史的时候擅谤皇族,其二,崔氏一族投靠宋国,崔浩与其同谋,因太上皇信任则就在魏国以做内应。
崔浩闻言并没有反驳,他知道,这件事不是这些大臣的主意,幕后的主使是御座之上的皇帝。
他崔浩必死无疑,好在他的家族已经逃离,就是可惜了他的家人。
看来他最终没能放弃拓跋焘,否则当年就投靠宋国就,如今却心中悲凉,拓跋焘退位是他没有想到的,拓跋晃曾经也亲近过他,但是如今他却落得如此的下场。
然而这只是开始,那些大臣接着以崔浩为引,向着世家发起攻讦。
崔浩这才明白,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世家。
首当其冲的就是晋阳王氏,那是崔浩的妻族。
也是魏国世家代表之一。
拓跋晃也很果断,先将崔浩罢官削爵,然后下狱。
三日后,王家被抄家,重要成员也被下狱。
御书房。
“陛下,崔浩和王家将如何处置。”奚斤问道。
拓跋晃道:“崔浩就凌迟吧。”
奚斤道:“陛下,那他家人?”
拓跋晃思索片刻道:“发配辽东吧!”
“诺。”
刘洁则道:“陛下,那王家呢,王家可是大家族,处理不好,将影响大局。”
拓跋晃道:“先查一查王家有没有问题,光以崔浩姻亲的借口不行。”
刑部尚书伊娄通道:“陛下,臣定然查清楚。”
拓跋晃点了点头,随后众人散去。
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魏国平城,世家们人人自危。
然而平城世家以崔浩为首,如今崔浩和王家肯定完了,接下来就落到他们了。
果然,很快,世家们联合起来,并以郑氏为首。
郑鹏,郑家在平城的主事,也是郑家重要成员。
“诸位,新帝如今将屠刀挥向世家,看来这个小皇帝是想学宋国皇帝刘义隆了。”
“哼,刘义隆一代雄主,都向世家妥协了,他拓跋晃能将我们怎么样?”
“妥协,那是宋国世家不得不做出改变,如今宋国世家是什么样子你们都知道,不过是皇权的附庸罢了,根本不能算是世家了。”
“是的,我们可不能这样,否则,普天之下,将无我们容身之地。”
“宋国毕竟是汉人政权,要不……”
“糊涂,投靠宋国死路一条。”
“可是如今魏国将要置我们于死地。”
接着,众人沉默下来,是啊,怎么办,如今魏帝手握重兵,他们拿什么抗争,投靠宋国可以说也是自寻死路,一旦投靠,就要和如今宋国的世家一样。
如今魏国世家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然而,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破局。
魏国皇族是鲜卑人,魏国军队是以鲜卑为主,还有匈奴、羯族、氐族等民族,汉人士卒也有不少,但是自从拓跋焘当初就改革了军制,军中将领,不论哪个民族,只要和世家有牵连就会被赶出军中。
如今,左右卫都在宋魏边境,但是平城附近还有十万禁卫,还有就是在城中还有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