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第267章
原本只想做一个小透明的刘静平,没想到竟然会被主持人汪澜澜连连点名。
苦笑一声,他也只好开口。
“别看共享单车是个新兴产业,但是它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大的。”
“我这样说,可能暂时大家还不太能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共享单车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这些要素,不仅仅是共享单车所独有的,而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汪澜澜笑了。
“刘静平先生,您的意思是,您觉得共享单车的前景十分可观,是这样吗?”
“没错,如果我并不觉得共享单车有前景,那我又为什么要投资这个项目呢?”
他并不是一个嫌钱多的人。
“而且,我想我刚刚说的很清楚,共享,不是共享单车这一个项目,它是建立在共享经济这个大环境下的一种经济体系!”
“这种经济体系,是可以复制的。”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来说,充电宝人人需要,但是不是每天都需要,所以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开发共享充电宝。”
“再比如雨伞,家家户户都有雨伞,可老天爷什么时候下雨我们并不知道,所以在突然下雨身边又没有伞的时候,如果有共享雨伞,会不会很方便呢?”
“这是一种顺应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同样也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只有将一些本就被消费者所需要,但是又不是需要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东西,逐渐加入到共享经济的行列中来,才能够真正的让环保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来。”
“我个人认为,这可比环保的口号,以及宣传,更有用。”
“因为,大家是能够从中真真切切体会到方便的!”
这一段话,虽然不是刘静平精心准备的。
但是确实是他想要向资本阐述的一个概念。
而这个概念,也能够让资本明白,这个共享经济,日后将会有无限的前景。
而共享经济这个一看,就知道以后还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行业。
才是真正吸引资本大佬的点!
刘静平的话,就像是一道咒语。
深刻的镌刻在了屏幕前,那些明白他的话的人的心头。
这些人,其中就包括,马哥他们。
“共享经济。”
不仅仅自带流量。
而且还可以复制。
听过刘静平的话之后,各位大佬们就开始分析加入共享经济的可行性。
当然。
他们已经不再是矛头小伙子了。
并不会因为刘静平的一番话,就脑子一热,一头扎进共享经济的这个圈子里。
直到被磕的头破血流,才明白,原来这共享经济,不是什么人都能分一杯羹的。
而刘静平。
也从来没指望,能够通过一番话,就让所有人都加入到共享经济当中来。
不然,他这个第一个踏足这个行业的人。
还怎么利用流量套现资本?
他只是想要让资本明白背后的流量,以及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有的,就足够了。
......
演播厅内。
提问环节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该解释的问题,刘静平和褚诗兰都已经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至于没听懂的,可能就是真的没有经商方面的天赋了。
这些,并不是汪澜澜需要关注的问题。
她的目标在于,如何炒热节目,让节目收获一个更好的收视率。
“褚小姐,刘先生,为了今天的节目,我们专门采访了一些人,听听作为局外人,他们对于共享单车的想法,不知道二位有没有兴趣呢?”
刘静平点头。
“这个想法很不错,我们也正好想要听听,群众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其实。
早在来参加这个节目之前。
刘静平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将节目的环节都摸透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看到刘静平点头后,汪澜澜的手便指向身后的大屏幕。
“那就让我们看看第一位采访对象,他对共享单车有什么样的看法。”
很快。
导播就将节目直播的画面,切换到了场外的采访录像。
画面中,一个年轻小伙子,打扮的非常时尚。
“您好,我们想请问您一下,您是B市人吗?”
“我不是。”
小伙子回答的干脆利落,一点也没有面对镜头的拘谨。
“那您有没有听说过,即将在B市进行首批投放的共享单车呢?”
“这个我听说过,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热度。”
采访记者也愣了一瞬,然后又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