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文魁

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3843 2022-10-15 08:05

  见曹应魁义正严词之状,林延潮没有意外,反而纵声大笑。

  曹应魁将奏章不动声色地揣入袖中,道:『林司马,你作何发笑?』

  林延潮看向曹应魁,指着他袖里的奏章道:『金吾使,你若不意动,拿走林某奏章为何?』

  曹应魁一愕道:『林司马也是朝廷大臣,交递奏章乃是本分。本官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乃天子耳目,若不将此奏章上呈,必受陛下重责。但要汝要命本官抢在都宪大人之前,将此奏章送至宫里,这就别想了。』

  『本官扣下你奏章,并没有不送之意。』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道:『金吾使,所言正是,交不交是一事,什么时候交又是一事,进可攻,退可守,既不得罪都宪,又不亏本职,实在高明!』

  曹应魁被林延潮说破心思,冷脸默认。

  林延潮又道:『但其实金吾使,我的念头与你一般,这奏章何时交到天子手中,这并非林某之事,但交与不交,则是林某之职责所在。』

  曹应魁不知林延潮言中所指,闻言道:『林司马,本官不明白你的意思。』

  林延潮一笑道:『金吾使,你觉得就算都宪这奏章交至天子手中,这一百二十五名贪官污吏,就能被整治吗?』

  曹应魁闻言沉吟片刻,然后道:『难!』

  林延潮道:『不是难,而是一成把握都没有,林某也有心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但不成功之事却不会为之。可惜若是当初都宪能听林某的话,只将河道衙门,归德府官员问罪,那么下官二话不说,一切以都宪马首是瞻。

  『但眼下若是我在都宪奏章上附名上奏,不仅于事无益,将来还与都宪一般乌纱不保!』

  曹应魁闻言,脸上露出悲怆之色,然后道:『外人都说林司马的事功学,实乃事利之学,功利之学,其言一点也不错。事都还没有办,林司马就以为一定不成?再说就算事不成,但我等问心无愧也可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良心。』

  啪!

  林延潮举起手拍掌道:『说得好,金吾使真乃廉臣,难怪得陛下如此信任。只是林某冒昧问一句,这都宪的奏章上,金吾使附名否?』

  曹应魁道:『吾奉圣命,有监察之责,当然在后附名,将御史被杀之案如实上奏。』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好了,金吾使立即将林某奏章送上京吧!』

  曹应魁闻言默然。

  林延潮正色道:『金吾使,京中大局早已定下,这一封奏章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却能保住你我二人的前程,也能保住厂督对你之信任。话已说至这份上了,金吾使还不明白吗?』

  曹应魁揣摩了片刻,陡然抬头看向林延潮,似明白了什么。然后曹应魁仰天长叹,最后道:『好,林司马,本官照办就是。』

  京师,文渊阁。

  申时行在内阁值房里,正看着红木案上插在宝蓝掐丝珐琅瓶里的花。

  然后申时行眯起眼睛,从案旁拿起一把金镀的剪子,在花的枝叶上修剪了几下。

  几名随从站在一旁,亲自端着毛巾,水伺候,还不时打打下手。

  申时行神情专注,直到申九进来时,方才打断了他的修剪之事。

  申时行屏退左右,端过申九捧上的茶呷了一口问道:『有何要紧事?』

  申九道:『阁老,丘橓的下人已是携奏章秘密递京了,去了两个地方,先是到了他一位同年家里……』

  申时行放在茶盅,疑道:『丘橓乃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其同年在朝为官的已没有几人,除了礼部的徐大宗伯外,还有何人?』

  『乃原太僕卿苟大人,早已致仕,闲住京中。』

  申时行闻言释然,申九继续道:『在苟大人家里坐了一壶茶功夫后,此人出了苟府又去了都察院一趟,最后方至通政司投贴。小人依着老爷的吩咐,派人始终监视着并没有打草惊蛇,眼下来禀老爷,是否将他拿下?』

  申时行摆了摆手道:『不用,此人进京必是替丘橓联络朝中同道,他要联络由他去联络好了,我们看着就好。』

  『是,老爷。』

  这时外间禀告道:『启禀元辅,通政使倪万光在外求见。』

  申九当即退下,不久着三品绯色官袍的通政使倪万光入内叩拜道:『通政司通政使倪万光叩见元辅。』

  『免礼。倪银台来此何事?』

  倪万光从袖中取了一份奏章奉上道:『这是都察院右都御史丘都宪所投,弹劾河南一百二十五名官员之奏章。下官见奏后,觉兹事体大,不敢命人抄录,直接携原本到此,请元辅过目。』

  申时行闻言变色道:『一百二十五名官员?』

  说完申时行接过奏章过目后不由道:『这可是惊天大案!』

  倪万光有几分居功地道:『是,下官见此不敢上奏陛下,生怕走漏了消息,惊动朝野,再如上一次林延潮上谏之事般,弄得天下皆知。故而截来给元辅过目。请元辅决断!』

  倪万光本以为申时行会夸奖,但没料到申时行道:『倪大人错了,丘都宪乃右都御史,按律所呈奏章通政司抄录后,要立即上呈天子。』

  『若遇人阻拦,可持红牌,直入内廷。你怎么能先拿奏章来给本辅过目。』

  倪万光讶道:『可是上呈天子,必先经通政司抄录,再经六科廊,奏章所载,不过一日朝臣们可尽知,如此多的官员贪墨,贪墨河工银又如此巨大,此事传扬出去,到老百姓耳中,那么国体何存?这么多大臣涉案,朝廷是办还是不办?』

  申时行正色道:『若奏章所奏之事属实,那么无人可以包庇,朝廷必明正典刑,以正纲纪,岂可有法不责众之说。你身为通政使,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若不能及时上呈奏章,方才是大罪,其他之事一律不问。』

  倪万光叩头道:『下官谨遵元辅钧旨。』

  说完倪万光拿着奏章离去。

  看到御史被杀之案的真相后,天子震怒。

  果真不过一日丘橓所奏之案,立即惊动朝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