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清卒

正文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印书

清卒 猿程旭 5632 2022-10-15 08:01

  也不知道范家是去筹措银子了,还是商量对策了,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出现。

  张石川所挂念着的几件悬着的事终于也都有了结果,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享受一下快乐时光了。

  带着三个媳妇将京师逛了个遍之后,终于可以离开了这个让他生厌的地方了。

  在临行前,张石川来到了位于崇文门外细米胡同的曹府准备和曹颙道个别。

  两人闲话说起了此次禁海,曹颙将康熙这次禁海的主要起因——上海张元隆一案的始末仔细和张石川说了一回,张石川听罢暗暗点头,同时也佩服曹家在江南的耳目,真的是无孔不入,连张元隆案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能打听得细致入微。

  同时他也得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自从上海最大的海商头子张元隆被抓病死在狱中之后又有十几个船主也禁受不住拷打惨死狱中,现在上海的海商就是一盘散沙,而上海却有着规模庞大的船队。

  如果真的禁海了,广州和福建那边的情形又会如何?这不正是自己趁机收编那些船队的最好机会吗……

  但是这事儿太大了,他不认为自己能有这么大的胃口吞下所有下南洋的海船,不过总不能错失良机,试试总是好的。

  康熙五十五年腊月初八,张石川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唐山镇,喝了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看着天上开始飘散的雪花张石川心中感叹,又要过年啦!

  第一次看见雪的思户金开心的像个孩子。尤其是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到园子里头银光素裹,到处都是一片洁白,如果不是身子已经有些不方便,她真想在雪地里打两个滚。

  当然,只是想而已。人家毕竟是翁主,又是孕妇,只能很矜持的捧起一把雪来感受一下它的温度和神奇。

  张石川直接跑到了农务室找到了总负责人徐平,拿出了一包番茄种植:『老徐,这是一种新鲜植物,你安排人在暖棚里少种植十几二十棵试试,让人仔细记录温度和用水施肥等资料。』

  『川哥,这是花卉还是蔬菜?』

  『呃现在是花卉,以后是蔬菜……会开花结果,应该可以吃。对了,大麻开始种了吗?』

  『已经开始种植了,长得快的已经有一尺高了。川哥,这大麻又不是什么精细的作物,又不值钱,为什么要在暖棚里种啊……』

  『机密……』张石川说了俩字。

  『机密?』徐平一愣,这满地都是的野生大麻有什么可机密的?大麻的茎加工提取纤维可以造纸和织麻布,大麻子可以榨油,这有什么机密可言?但是徐平知道有些事不该问的就不要多问。『川哥,烟草京师这边没找到种子,我已经托人在关外打听了。还有,土豆找到了。』

  『哦。知道种植方法把?明年开春就种下一批吧。』对于土豆,张石川似乎并没有那么兴奋了。因为现在他暂时还不缺粮,他有玉米和红薯,还有康熙推广的两季稻没有被种植呢。还有大片的荒地没有开垦出来,唐山镇周边的,济州牧上的……

  『好的,我一会儿就安排下去。』徐平点头答应。

  『对了,那些新近买来的荒山还有没有没中上果树的?』

  『呃,还有好多,人手实在是不够……』

  『啊,没事儿,这事儿不急,不过先弄个一片地种葡萄吧。过年了安排人调查一下京师周边有什么葡萄品种,都种上一些,主要是那种葡萄色泽红的,皮厚籽多都没关系,葡萄珠小点也没事儿,只要甜度够就行……』

  『好的川哥。』

  别人种葡萄都是要籽少皮薄的,张石川可倒好,让徐平去种这种不招人待见的葡萄。

  徐平实在忍不住了:『川哥,这种葡萄怕是卖不上价格啊……』

  『葡萄卖不上好价格,酿成酒就能卖好价格了。』张石川一笑,然后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这是罂粟,找块地方,再找些稳妥的人,明年开春也种上吧。这玩意一定要严格管控,不许外传!如果有人私下在唐山镇种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赶出镇子……』

  正说着,门外进来一个穿着粗布棉袄的黑汉子,见了张石川一愣,忙一鞠躬:『川哥回来了啊?』

  张石川也是一愣:『你是……蔡温?好久不见了!快坐!』

  来人正是琉球国正议大夫蔡温。张石川又把这个可怜的家伙给遗忘了。一年多没见,蔡温再不是那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模样,而是变得黝黑精干,再加上这一身随时准备下地干活的穿着打扮,张石川差点没认出来。

  张石川突然觉得好惭愧,为啥总把这哥们给遗忘了啊,人家可是来唐山镇学习考察的,自己作为一方之主却把他丢在这就没管过。

  『川哥,好久不见了。』

  『咳咳,最近学习的怎么样?可有什么心得?有没有什么问题?』

  『心得可是太多了。川哥,你设计制造的那个温度计简直太有用了,有了它,随时可以精确掌握温度,可以观察在不同温度下作物的生长情况,还有……』说起农事蔡温荣光换发,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张石川一面听一面感叹,这哥们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把所有农活儿都干了一遍啊!看着蔡温被晒得黑里透红的脸庞和一双粗糙的手张石川也肃然起敬。『难得你做了这么多,有收获就好。』

  『嗨,我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的两只手两只脚不够用,恨不得自己变成八只脚的螃蟹,白天要干活儿,晚上还要整理笔记……』

  『笔记?你还做了笔记?』张石川一愣。

  『是呀,因为要记住的东西太多了,我怕时间长了我记不住,回琉球就忘了,所以都记下来了。』蔡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能看看吗?』张石川问道。

  『啊?那敢情好,在我的房里,川哥稍等,我这就给您取来。还请川哥多指教。』

  『走,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张石川站起身来,和蔡温一起走了出去。

  蔡温等琉球人的住所被安排在一个大院落里,居住环境还算说得过去,不过蔡温的卧室兼书房就显得有点凌乱了,里面除了火炕和书桌书架之外地上、窗台上甚至火炕上都摆满了一盆盆的作物。

  『有些凌乱,川哥见笑了……』蔡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才是做学问的人啊!』张石川感慨道。

  蔡温搬出厚厚的一摞册子:『川哥,这是我一年多以来的记录,全在这里了。』

  『这……这么多?』张石川倒是吓了一跳。

  随手从上面拿起一本,封皮上写着《玉米纪要》翻开一看,里面工工整整的记录着从耕地开始到种子的筛选、播种需要的温度、点种的间距,不同温度下需要几天出苗,等等等,还配有插图,简直事无巨细。

  再翻翻其他的笔记,开荒平地、开渠引水、花生、红薯……蔡温的笔记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唐山镇的农事。

  张石川突然有点想把蔡温给扣下,不让他回琉球了。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也有如《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经典著作流传于世,但是按照古人的风格哪里有记录得这样详细具体的?这一套笔记,就是一本农业百科全书啊!

  『蔡温,你准备什么时候回琉球?』张石川问道。

  『川哥,我准备明年开年就回去了,这次出来时间也不短了,我也想急着把这些农学知识带回琉球去……』

  『别着急,我又弄来了不少新作物!你先研究明白了再回去!』

  『新……新作物?』蔡温听了一愣。

  『没错,土豆,亩产可达十石,比红薯更适合作为主食长期食用。番茄,一种既可以做水果生吃又可以做为蔬菜的作物,产量应该也不低,这些应该都适合在琉球耕种……』

  『十……十石?』蔡温吃了一惊,但是他知道张石川不可能忽悠他:『如此,我就只能再多叨扰一些时日了!』

  张石川嘿嘿一笑,又说道:『另外,你这笔记我想刊印成册,版权归你,每印刷一本给你一定的提成,也可以让船队把刊印好的笔记带回琉球,让琉球人民可以以此为参考……』

  『这……真的吗川哥?您真的能帮我刊印?我不要什么版权,只要能让这些笔记能让琉球人看到就行!川哥,你……大善人啊!』蔡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那个年代印书可不比后世这么方便,每一页都要雕木板,然后再印刷装订。蔡温的笔记又这么多,还配有插图,要印刷成册可不是一个小工程。他本来的设想是回国后安排人手抄录然后分发下去,现在张石川居然说要帮他印刷!

  『咳咳,这个其实我也是有私心的,你这笔记写得很详细,很有实用价值,我也想让它在大清广为流传……』张石川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你若是同意,我给你安排一些人手帮你整理一下,语言尽量再平实一些,让人更容易看懂,校对好了就着手刊印,你看可好?』

  『好!好!这些本来就是我在大清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稍加整理而已,蔡温先多谢川哥了!』蔡温连说了几声好,然后深深一揖。

  两个都想把这套凝结了蔡温无数心血的笔记推广出去的人一拍而合,按着张石川说干就干的性子,马上让人安排了几个人打下手开始整理笔记,一方面又让人去京师找书坊洽谈相关事宜。

  『直接给我买个书坊回来!钱不是事儿!要技术好,规模大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