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我有一座兰若寺

第14章 知州大人的推荐

我有一座兰若寺 墨香阁大哥 2096 2022-10-07 20:14

   吕全一听迟疑道:“大人,听说陈三七只读过五部经书,九经并未通读,让他参加院试会不会早了点?”

   “啊!九经没通读?”

   雷万邦这下纠结了,按大宋科举规矩,通读五部经书是可以参加童生试,但接下去的院试,那是确定秀才人选的,必须九经都通读过。

   童生不过取得读书人的身份,可秀才已经算是功名了,这跟地球古代不一样,皆因这世界有儒修,有些人考上秀才就成了儒修了。

   故而是有许多人,年纪小时就读那简单些的五部经书,为了应付童生考试,等考中了再慢慢读剩下那四部难啃的。

   这世界的大宋九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孟子》和《孝经》。

   其中《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四部最难啃,偏偏考秀才时,易经和礼记是必出考题的两部书。

   “来不及呀,就是现在让他读礼记、易经也来不及,院试五月底,现在都三月份了啊!”

   雷万邦只能仰天长叹,吕全见他惆怅,迟疑一下说:“大人,文治是政绩,武事何尝不是。”

   “武事?”

   雷万邦狐疑的望着他,吕全抱拳道:“小人这次去长溪县,特意去他家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竟然是九品武修。”

   “此言当真?”

   “小人亲眼所见,不会错的,他在教三个孩子练武被小人看到。”

   “好!”

   雷王邦击掌叫好,来回走动起来,嘴里喃喃道:“好呀,十七岁,九品武修,还是童生,人才呀。”

   “松岗书院入学是七月初,本官有推荐人才的职责,那今年就有了。”

   吕卫眼睛一亮,赞叹道:“大人高明!君子六艺,御和射都是读书人中学习武事的,未到弱冠的少年郎入品,书院这人情欠定了。”

   雷万邦哈哈大笑,抚掌嗔道:“哎咦呀!怎能如此说话,书院乃培养人才之地,不可说、不可说矣!”

   两人相视一笑,很快一封推荐书就写好了,这次不是吕卫送去,而是知州衙门派公差送去。

   书院是个特殊的存在,官方以京城国子监为首,地方县级以上都有官学,归国子监管理,是为官吏的后备摇篮。

   民间则遍布书院,是儒修的主要培养基地,原本是跟朝廷无关的,纯属民间行为,可大宋太宗时代,皇帝劝学,重视儒修。

   自打他写出那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后,书院更是入雨后春笋,一州之地皆建立一座书院。

   大批的儒修进入官场,与官办的国子监形成百家争鸣之态,书院就渐渐成为半官方的存在。

   但国子监毕竟是正统的官吏摇篮,有志于当官的读书人,更愿意在官学读书,因为对科举有利。

   原本书院没那么多,对人才就没那么渴望,可遍地开花后,人才就成了制约书院发展的桎梏。

   于是,书院出身的官员上奏朝廷,希望各州推荐人才进入书院读书。

   皇帝同意了,下旨各地州府衙门推荐人才,可作为政绩的参考。

   但各地州府衙要不要推荐,朝廷并未强行强令必须,这就造成官学出身的知州知府,大多不理会。

   天下当官的毕竟是官学出来的人多,人家专业对口呀,儒学自打孔圣去后,七十二贤人弟子,各有自己对儒学的见解。

   他们的学生又各有出色的,开创新的儒学体系,这就造成儒学百家各有千秋的局面。

   可朝廷治国只需要自己认为合适的理论,官学正是普及这理论的场所,而书院则是兼纳百家学说,考试当然比不上官学。

   这其实是应试教育跟素质教育的悖论,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你想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习,还想考试成绩胜过专门只为应试学习的人,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个别的天才,否则大部分人是没那精力的。

   但书院毕竟是儒修的主要基地,当官的人虽少,但影响力不弱,雷万邦此举的确能为他自己带来好处。

   陈三七真要有才,松岗书院就欠他一个人情,而考察大计的官员,许多都是书院出身的。

   毕竟这世界是有妖魔的,没修为的读书人,跟儒修相比的读书人,走访天下自然是儒修官员为先。

   同为书院出身,就算来这考察的官员不是松岗书院出去的,也会卖面子给松岗书院。

   只要不是包庇纵容,在可有可无之间的政绩中,人家提上一笔是政绩,雷万邦就够了。

   长溪县郊外,陈三七接到推荐书满头雾水,他哪知道自己何时入了知州大人眼中了。

   去书院读书,对草根百姓来说那是大好事,再不济,那地方也是保护伞,没谁吃饱了撑着,去找书院学生的麻烦,除非是仇人。

   在这皇权为尊的社会,这就难得可贵了,陈家早要是有这保护伞,他父母不至于死于非命。

   权贵揍你一顿会有,但不敢往死里打,县令也不敢逼着你家卖产业赔偿。

   其实权贵哪里看得上那点赔偿,人家打完人看也不看就走了,不过是县令自作主张罢了。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