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方羽之所以知道“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词,是因为早年在孤儿院曾看到了一部电影,名为《穿越疯人院》。
虽然他当时年龄较小,还不能深切理解电影里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可仍然从令人压抑的情节中嗅到一丝可怕的味道。
这部电影并非恐怖片,却一度成了方羽的童年阴影。他为此不知道做了几个晚上的噩梦。
他首次在那部电影里听到了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词,并牢牢记在心里。
成年后,他又看到了另一部和这个词有关的电影,情节比穿越疯人院更加摄人心魄。这部电影便是鼎鼎大名的禁闭岛。
看完禁闭岛后,方羽对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好奇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开始研究起来,疯狂在网上寻找和这个手术有关的资料。
脑叶白质切除术是一种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的神经外科手术,也被称为脑白质切除术,或脑叶切断术。
这种手术在这个时代听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在1930年到1950年间,是一种医治某些精神疾病的常用手段,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外科手术。
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公认发明者是安东尼奥。他1874年生于葡萄牙,因为发明了这个手术,他甚至还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不过诺贝尔奖也有翻车的时候,这个手术就是其中一例。
手术治疗的对象包括精神分裂症、临床抑郁症及部分忧虑紊乱症,还包括一些被人们认为有精神疾病征象比如喜怒无常、年少轻狂的人。
很多病人手术后都变得十分乖巧,然而就如同电影里所演的那样,乖巧其实是一种假象,他们实则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痴。
当时有很多专家抨击这种极不人道的手术,他们觉得这个手术是对人权一种极大的挑战。
就算是精神病人,他们也有作为人的权利,没有人可以以任何手段或借口剥夺他们的权利。
为了摧毁这个手术,一些专家系统地研究过这个手术,并列举了一些理论基础和对比数据。
他们发现,因为做手术的条件十分简陋,对大脑所实施的手术精度很低,对术后效果的评价也没有客观、可信的标准。
而且手术对象在经过手术后往往丧失精神冲动,表现出类似痴呆、弱智的迹象。电影《飞越疯人院》重点讲的就是这件事,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描述成使人丧失反抗意识的手术。
之后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们在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调查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术后没有多少变化,另外三分之一比术前还有所恶化。
不仅如此,这三分之一变得更为冲动乃至于丧失社会性且更为残暴,丧失人性。
好在随着后来药物治疗的发展和其他更精确脑外科手术的发展,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抛弃,或者被改进以在更精确的条件下用来治疗癫痫等疾病。
如今在网上搜索“脑叶白质切除术”,极大可能会看到如下惊爆人眼球标题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