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香溪渡口不远的柑橘场热闹非凡,此时正值春暧花开的时节。
场长韩文祥正在检验柑橘场学员们的嫁接成活率。站在他面前的是香溪周边农村的学员,他们希望从事柑橘嫁接靠这一手艺发家致富。
贫困的山区县因近邻长江码头水运发达。这里的人占据地利,男人们跑码头、开轮船,女人们则守着大片山场从事柑橘,水稻、茶叶、烟叶等农业生产。韩文祥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老专家,13岁开始柑橘种植,直到五十岁仍不肯离开香溪渡。身为是农科所所长的他亲自带领香溪柑橘场的乡邻扩大种植,培育本地柑橘品牌。
此时学员们忐忑不安地等着韩场长宣布检验结果。“各位学员、社员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习,你们将回到各自农场山地从事农业生产。县农科所组织的培训马上出成果啦!大多数学员嫁接的成活率在60%到80%之间,唯有一位女学员让我非常佩服,她嫁接的成活率达85%,这在我们中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啊”。
这会儿,大家你望我,我望着你。人群中议论开来“还有这好的成绩啊!80%的成活率已经很高了。”香溪除了人才啊,自然引起轰动.
“是啊,在咱老秭归柑橘场头一回听到啊。”一同乡说着。
“都说芽接成活率不高,这回居然出了人才哦!”
韩文祥示意大伙安静:“大家不要争啦!她是外来媳妇邹林音!神农架来的姑娘从前从没碰过柑橘苗,也不知道柑橘树长什么样。但是人家有悟性,领会老师讲的重点,一次成活率在85%。即使我这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子也很难达到的啊!何况是一个新人。”他当即决定培养这个女学生,为农场后续发展献计献力。
人群中响起掌声,大伙将惊羡的目光投向水手之家的邹林音,邹林音自信地接受众人羡慕的眼光以及对她快速进入佳境的认同。你看那神农架来的邹林音:身高1.67米,梳着长辫子,一身时髦的确良春装,端庄大方。虽来自山里并不是显土气之风。那双蓝眼睛不时转动,显示着她的不凡与聪慧。
“到底是接受新教育的人啊!我们这帮土包子赶不上哦。”说话的正是邹林音的小姑,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溪镇人,打小和柑橘树为友。嫁接成活率赶不上才来半年的嫂子。
“何来新教育?”众人不解。哪个人没有接受教育啊。
“我嫂子和我大哥结婚之前曾到武汉那边学习过,但不是学嫁接”。
“哈哈哈!学习的不是嫁接。”众人长笑不止。在他们看来学嫁接根本不是学来的。
韩文祥这才听明白,赶忙问邹林音。邹林音如实相告,原来她代表神农架林区进省城接受蔬果病毒防治专项学习。学时半年,本打算回林区服务,因为爱上美丽的香溪渡口,于是就嫁到吴家山。
“不简单啊!小邹若是跟我们柑橘场一起嫁接,将来肯定是全国闻名的柑橘专家。说到柑橘病毒防治,我县农科所从70年代开始探索研究至今拿这些病毒无诊啊。”
“老师说得极有道理,害虫可除病毒难防啊!它的潜伏期较长,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暴发,大片柑橘果园成灾难。“邹林音如遇知音”我还以为那些培训没有用,没准在这里可以发挥作用。““不错,好好干!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全柑橘场的人都是你的亲人,”韩文祥悄悄问:“小邹,愿不愿做我学生啊!”
“有韩老师这样慈父般老师,是小邹至上光荣。”
“别小看我一个土行家,带出不少徒弟呢!连华中农学院那的做学问都有我的徒弟。不过我看好你这这个徒弟,将来不得了。”
“谢谢老师,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报效柑橘场。”
从此邹林音的名声在香溪响起来,连公婆也对她刮目相看。至于她和水手吴永源的相识还令她多年难以忘却。作为神农架农村杰出女青年参加省里的学习,学成归来的本可以分配到木鱼镇政府单位上班,因为船上的邂垢让敢爱敢恨的她坠入爱河而嫁到香溪。
那年邹林音完成在武汉的学习,乘轮船回神农架。香溪轮渡是她返回老家的唯一道路。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她没有跟同往的其他姐妹那样迷恋省城的安逸和繁华,决心扎根林区为百姓服务。
客船简陋,大伙都是坐在甲板上,只有水手们才有单独房间休息,从武汉到宜昌地区的秭归香溪要坐一周的船。因为水路是唯一的交通方式,船不大,总共坐了一百来号人,有人呕吐不止,虽然邹林音头一回坐船,因为身体条件好没有什么不适应,只是她心急如焚期待早点回家。
连续几天不靠岸,带的干粮吃完了。她有些焦踩不安地问来往的水手:“大哥,还有多久靠岸?”从没出过远门的她,这回摊上吃不到食物的事情。
“才过枝江,还远着呢!”水手不时说道,此人生得高大魁梧,端着一碗面正准备解决中饭。他住在香溪轮渡,回秭归是他的心愿。作为长子他身肩重担,还有一个妹子三个弟弟没成家。
“鬼船,开了几天还不到,把人都饿晕了。”邹林音埋怨道,逆水行舟自然没有顺水快。开春从神家架下来时没几日就到武汉客运港,这秋老虎还没走就住林区赶,半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