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反军(一)
暴雨初歇,光风霁月。
城头上的薛字旗猎猎轻扬。
刘大同却无心观赏这雨后初晴万物如洗的清新气象,一直枯守在城墙之上。是走是留,他迟迟下不了决心。城上城下,街角墙根里到处都是仍在酣睡的士兵,这些都是他湘河的子弟,此时横七竖八躺的遍地都是,跟之前威武雄壮兵甲鲜明的气势完全两样。临江城防虽然坚固,但一座孤城外无援兵,一旦被围迟早城破人亡。倘若弃城出走,且不说士兵们尚未休整难以长途跋涉,而且极易与官军迎头撞上,唯一可靠的就是从城西渡过炎江,但仓促之间又无法征集到这么多船。
刘大同神色忧郁,昨日雨中造反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不过想替弟兄们争一口气,现在眼见这么多同乡子弟命运均拴在自己身上,心头如压上了千斤巨石,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可能会令这许多人遭受灭顶之灾。倒还不如和弟兄们一起并肩上战场,纵然是死了也不过怨自己时运不济,至少落个痛快。
“将军,你去休息会吧,你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一有消息属下马上去叫您。”身边一名姓杨的军校说道。
虽然眼皮沉重的像是灌了铅,刘大同还是摇摇头。现在他只盼官军不要那么聪明,猜到他们正驻扎在京师眼皮子底下的临江城,让士兵们有充裕的时间休整。
“去把周秉叫来。”
“是!”姓杨的军校领命而去。
一夜无事,城外的官道上行人稀少,远处山岗之上的黄色旗帜依稀可辩,看来一切正常。
“刘将军,你找我?”周秉揉着眼睛跑上城墙,看样子还没睡醒。
“府库及粮仓都守好了吗?”
“放心,我已命人严加看守。”
“嗯。那就好。”刘大同点点头,“你带些兄弟把城中能用的船全部集中起来,另外召集所有工匠抓紧造船,以备不时之需。”
“造船?将军是打算弃城了么?”周秉不解的问道。
“临江不过一座孤城,回函瞒不了多久,官军早晚会来,要做好万全之策。万一失守,兄弟们可以从水路撤离。”刘大同解释道,眼睛里布满血丝。
“大哥考虑周全,小弟马上去办!”周秉恍然大悟,领了命匆匆去了。
刘大同又叫来几名得力的旅长,命他们分头部署城内防务并召集水性好的士兵组成水军进行操练,又亲自去府库及粮仓巡查了一遍这才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薛将军房内,铠甲都未卸下挨着床褥不久便响起了鼾声。
“有没有看到大队人马过去?穿着和我们一样的铠甲?”一名禁军军校抓来过路的行人大声喝问。
“没……没有……”
“真没有?”
“真没有,小的不敢欺骗军爷……”
“滚!”军校气恼的顺手一推,将其掀翻在地。
“报将军,各个路口都问过了好些人,都没有看到过有大队人马路过。”军校匆匆飞马跑去向郝彬汇报。
“这就怪了,这么多人还能凭空飞了不成?”皇城之外,洛水南岸一处小山坡上,骑在马上的郝彬紧皱了双眉,“发出去的联络函可有回音?”
“都已收到回函。”身边的联络官答道。
“呈上来!”
郝彬慢慢翻着一沓回函,都是京师附近脚程之内他认为可能会被叛军占据的城池,但从回函来看,似乎一切正常,都有守将的朱红印章。
“拿地图来。”一名亲兵听令呈上京畿地形图。
“如果是你是叛军,你会去哪?”郝彬仔细查看着地图,询问身边的庞副将。
“末将对朝廷、对将军忠心耿耿,绝不会……”庞副将神色惶恐,似乎是没听清。
“本将军是问你如果,如果!”郝彬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
“如果……如果末将要回湘河,会选择西渡炎江。”庞副将松了口气。
“为何不北渡洛水?”郝彬问道。
“回将军,如果直接北渡洛水,要先往东绕道,大队人马极容易被发现,而且京畿地界大军即刻就到。”
“嗯,西渡炎江,再折而往北就安全的多。”郝彬点点头缓缓说道,“然而附近三个渡口都没有动静,想要渡江,最近的便只有临江和滨州了。”
“或许这些叛军害怕官军围剿,已经自行散伙了呢?”庞副将说道。
“也不是不可能……”郝彬再度翻出临江和滨州的回函,两份印章并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只是临江的整张回函都很皱,像是被揉捏过,不似其他回函那般只有整齐的折痕。郝彬摇摇头,一边对着地图思索一边将回函在手里卷来卷去。忽然,回函某处的僵硬感让他心中一动,郝彬将两张回函展开迎着阳光细细瞧去,发现临江那张印章附近纸张似乎比其他地方要旧一些,而且四周似乎有粘贴的痕迹。
“看来我们的薛将军已经落入了敌手。”郝彬笑道。
“将军怎么知道的?”庞副将不解。
“出发,去临江!”郝彬故作高深的一笑,并不答话,拔马跑下山去。
京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