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明第一臣

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 2102 2022-10-09 12:37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叹息道:“过去总觉得人口滋生,土地不够,非要往外开拓,占了更多的地盘,也就好了。可现在真正开始动手了,却又瞻前顾后,觉得移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生,你说咱们俩是不是有点可笑了?”

   张希孟反而笑道:“这么多年了,难道主公觉得,天下间有什么事情是容易做到的?干什么事情,有利有弊,有弊有利,互相纠缠,难以言说清楚。这是治国的难,也是治天下的趣味所在,全看主公怎么想了。”

   老朱朗声大笑,“不管怎么想,往外走是必须的,而且往外面走,不光是人出去,心也要出去,华夏的魂儿,更要出去!”

   张希孟猛地一振,他意识到,老朱已经确实掌握了精髓。

   海外移民就是这样,不可能包办一切。

   如果派出兵马,打下土地,把人迁过去,再安排官吏,治理地方,派兵保护,有什么事情靠着朝廷裁决。

   这么干,不出十年,就能拖垮大明的财政,顺利把对外开拓,做成一个亏本的生意。

   经营海外,肯定不能和中原一个方法。

   对待外面,必须因地制宜,能商则商,能农则农,能矿则矿,能牧则牧反正什么适合,就做什么。

   首要的一点,是要有收入,能先站稳脚跟。别给大明添麻烦。

   毕竟你们已经是出海的孩子了,就不能事事都靠着大明,朝廷也不能像一个奶妈子似的,成天照顾你们。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脚踢出去,什么都不管这些移民又会怎么样?

   他们失去了依靠,又很弱小,即便他们勤劳,聪明,能赚钱,比那些土人厉害多了。但这些人也一时掌握不了权力,就只能依附当地的土著。

   混的好点,就成了豪富,混的不好,就沦为韭菜。

   但不论好坏,由于出海的刹那,就隔断了中原的联系这些移民,除了和中原百姓长相差不多之外,其他的方面,只会渐行渐远,几代之后,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对外移民,还要保持一定的控制,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大明的存在,体会到大明的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保住对待大明的敬畏和忠诚。

   因此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不定期巡逻海疆这可不只有大明的近海,还有其他的海域,一切关键的水道,都需要大明存在。

   不为了别的,一杆大明的旗号飘扬在那里。

   船队在,武力在,国威就在。

   没有足够的武力,作为支撑,谁会听伱的?

   所以向外开拓,绝对离不开一支强悍的海军。

   自从除掉了廖家和俞家之后,朱元璋亲自主持,以常遇春督造船只,刘家港船厂全年无休。

   经过了这几年的筹备,大明已经拥有了上千艘各式帆船。

   组建了一支强悍的海军。

   就是靠着这支船队,常遇春才大杀四方,迫使倭国将怀良王送到了大明。

   接下来,向北,向南,只要商船队触及的地方,都要有海军船只存在。

   三个月,五个月,一年半载,必须巡视一圈。

   这也是郑和船队不断下西洋的原因所在。

   这一支庞大的船队,就是大明的威严。有了不断南下的船队,才有万邦来朝,才有海上的贸易繁荣。

   靠着源源不断的收入,才有了历史上永乐朝的种种壮举!

   当郑和船队停下来之后,武力不在了,大明就很快退出了海上商路,将贸易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西夷。

   所以对海上商路的掌控,是海外开拓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武力作为基础,才有后续的一切。

   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第二层,自然就是贸易,就是利润!

   因为只有利润,才能牢牢绑住每一个人,才能滋养武力,让船队变得更庞大,武力更雄浑。

   武和利就是哼哈二将。

   二将之上,还有一个头脑,那就是文明!

   也就是老朱所讲,要把华夏的魂儿延伸出去。

   学堂,庙宇,祠堂,这一整套东西,都要送出去。

   “先生,咱准备亲自送送乡亲,没有别的,咱给他们一抔家乡的土,分一炷祠堂的香,让祖宗保佑他们,顺利出海!”

   张希孟连连赞叹,“主公想得周到,这个办法确实很好。”

   老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要不要也跟着咱去一趟刘家港,送他们出发?”

   张希孟稍微沉吟,随即就道:“主公,我倒是想去,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打算写篇文章。”

   老朱笑了,“先生,你可有很长时间没写东西了,必是妙文!”

   张希孟道:“也就是关于对外开拓的一点想法,略作对比罢了。”

   张希孟说得客气,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任何文章,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响。当然了,张希孟也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确实要用心写这篇文章,把对外开拓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

   其实对外开拓的核心在哪里?

   是不是把人送出去就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