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锦绣农家之福嫁天下

224

   酒楼的生意倒是没有太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毕竟不管是灾年还是丰年,富贵的人家还是富贵的人家。

   他们只在外面的大厅选了一个座位,小二有礼而又不过分热情地守在一旁,待客人坐好了,送上一壶茶,才询问要点什么菜。

   安溆和宗徹都不经常来城里的酒楼吃饭,因此他们都不知道酒楼里有什么招牌菜,宗徹要来了店里的菜牌看了看。

   “一碗萝卜炖羊肉,一碗小炒菜,再来一碗酸辣土豆丝。”

   不错,这家酒楼很追时尚,他们的辣菜早在辣椒风靡在京城的时候就出现了,而这个酸辣土豆丝,也是听那些进城来的将士说起过,便让后厨的大师傅研究了出来。

   新糯听到这个菜,有些惊讶地扬了扬眉毛。

   她是没有特意要教会谁坐这个家常菜的,倒是没想到已经被当地比较有名的大酒楼收录了。

   小二又建议道:“我们家的芙蓉蛋羹味道很不错,在整个获凉城都是有名的,二位客人要不要点一道尝尝?”

   宗徹点头道:“便做一份吧。”

   小二这才离开了。

   马上就要到中午了,不一会儿又有一波人从外面走来,大约五六个人,且都是中年男人。

   他们没有在外面的大厅停留,而是一边说着话一边走上楼梯,看样子是要去雅间。

   “这获凉城的百姓也太奸滑了,我这一上午,收的粮食基本上都是那什么红薯。听说这红薯是北营督军夫妻下发的,一亩地能产千斤,说是能充饥,到底不如正儿八经的小麦。”

   说这话的人,一边说一边往上走,背着手摇着头,很是苦恼的样子。

   安溆听见了,却只想笑,收不到小麦之类的主粮就对了。真正到灾荒年月,什么都不如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值钱。

   看来获凉的百姓们还没有傻个彻底。

   此时又有一人说道:“下午再看看,若是还不少收,就适当加价。总会有急需银子的人家出手,再招人渲染一下,自家留着红薯充饥也不错嘛。”

   一行人说着话就上去了,完全没想到楼下的大厅里,便坐着北境的主人。

   安溆和宗徹对视一眼,对于这些粮商的反应和打算什么都没说。

   饭菜上来了,摆盘和味道都不错。

   安溆先尝了一块羊肉,咸淡适宜,竟然很是不错。

   酸辣土豆丝这个菜,倒是偏酸,没有她做的口感好一些。

   安溆吃的时候还不忘给宗徹夹一筷子。

   相比京城里的大酒楼,获凉城里的大酒楼,更像是街边的小馆子,一点儿都没有技术含量。

   吃过饭,一会帐,也还算实惠。

   四个菜量都不少,总共也才要九百六十文。

   现在几百文对于安溆来说和几文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当年挣到一二百文就十分高兴的那种心情,却是一辈子都难忘的。

   下午再去问,果然小麦、高粱等主粮的价格都有所提升,口口相传而进城来卖粮食的人也比上午多了很多。

   当天宗徹和安溆没有离开府城,在城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安排好府衙也开始收麦才回去。

   为了尽量多的藏富于民,提高北京百姓抵御天灾的能力,安溆将麦芽糖红薯糖的熬制方法,教给军营后勤处几个比较擅于厨艺的人,然后第二天开始,便让这些人外出去城内外普及这两种制糖法。

   于是没过几天,那些跑过来收粮的大小商人发现,都把收麦的价格提到每石十六文了,却反而更少人过来卖麦子。

   怎么着啊,北境的百姓都富裕到不用卖粮食过日子了?

   又过了几天,如雨后春笋似的,获凉城的街巷内多了很多卖糖的小贩儿。

   有麦芽糖,还有切成条状的软糯耐嚼的一种叫红薯糖的东西,这红薯糖成深褐色,更为凝固,看着不那么美观,吃起来却别有一股清香。

   收不到粮食的商人们不能白跑这一趟,一伙人商量了,出钱收这个糖。

   然后也不南回,直接走管道去西北,这一下子了不得,一斤糖竟然有三文的纯利。

   别看只是三文钱,但是这个糖好存放好运输啊,一车怎么着也得有几百斤。

   一趟过去,便是规模再小的商队,也能有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一开始还灰心丧气的商人们,见此更加对这门生意经心起来。

   不知不觉的,在江南地区灾民无处可求生的时候,从冀平城河段往北,竟然被越来越多的商人给盘活起来,呈现出一股远盛于往年的繁荣景象。

   百姓总有一种如同野草般旺盛的求活能力,北边的安定,不用特别宣传,就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吸引了不少在故乡无法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百姓们。

   想要进入北境内,需要经过冀平境内临时设立的边防线,这里时刻有人值守,倒不是为了防止南方流民的北进,而是应上面的要求,要对每一个从南方跋涉而来的人做一个基本的健康检查。

   据说这是北境大营的军医,对南来百姓定下的要求。

   去年秋天流行在冀平城甚至蔓延到获凉城的疫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