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受制于人,别国肆意插手,没了主动权,哪来的自主?这类国家如此被别国操控,不就属于奴国吗?也就别给自己脸上贴什么独立自主国家,贴的只是遮羞布而已,改变不了实质。
闭关锁国被强行打开,无能的清政府都媚外了,送好处给洋人老爷,求着别搞事情,下面的普通大众就更别提了。受愚民政策教育的民众刚开始睁眼看世界,被外来信息冲击得没有丝毫抵抗力,革风易俗也就不奇怪了。
外来信息各种各样,产生各种各样被改变的人。最终没有想明白归根结底问题在哪,片面的想明白的只有一点相同,认为都是自身的问题,所有内在的都是不好的,当全部摒弃之。时不我待,急功近利欲变强,往往都是缺点比优点大。
又是粗暴的一刀切!索性全盘接受外来的不就完了嘛!就不能学学综合起来去看吗?复杂问题能用单一手段就可以顺利解决的吗?所以,也就不要奇怪后来为什么崇洋媚外,外面的世界的一直很精彩,此思想之影响百年难消。
回过头来才明白,其实呢,并非如此。所差的根本上还是武力失败而已,失败就是弱小,就要被欺负。不要归为文化口,理解出了偏差是要不得的。
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之处,精彩同样不少。世界独有的景色、人文等可以说比比皆是,一样迷人!很多独特景观风貌没有开发出来,没有名气,不为外界所知,不能就去否认它们的存在。只是这些众多拥有,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有任何稀奇罢了,认为新奇的外界才是该追求的。
那些固然可以去追求,但不能抛弃本身所带着的属性。小到脱离弱小欺负弱小,脱离农工歧视农工,脱离低层歧视低层,大到脱离弱国歧视弱国,有的连自身的肤色都歧视。可惜肤色早已定,深恨自身不肤浅。何其不幸,不亦哀哉!
武力上的弱小导致的是失去了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把问题简单的归为文化上的缺失或落后,这是不对的。闭关锁国看不到外面世界,没有外敌概念,政治混浊,没有与时俱进,强化武力这种选项,就是在弱化自身,本就是不负责任。
就像满清入侵就是如此,那时满人辫子文化就先进高明吗?清初还不是革风易俗,留起辫子当三等顺民接受奴化,不当顺民就被砍死。后来民初之时,很多人奴化到骨子里,为了留住辫子宁肯拿头去撞墙。同样,列强入侵亦是。不管文明还是野蛮,用暴力打赢就能改变规则,打输了被砍下头颅,连抗议都做不到……
在挨打中成长,在挨打后学对方。好像历史中都是如此,一直都是。对方强就要学着改变,装扮成对方的样子,和对方对话,期以获取对方的认同,这样就不用挨打了。武力不敌,不得已之下,善学的属性就这么得到了。善学不就是善变吗?
人力有时穷,穷则变,变则通。通了就成长为一个新时期的自己。所以时光向前,任何事物都是一直在变,四顾左右,包括自身早已面目全非,变化之中世界也是新的世界,滚滚向前,时光不止,变化不息。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并且生存质量越高越好。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物质需求往往反映在精神上。不能否认,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有时显得更加重要。
视野和立场就决定了其人的行为方式,视野有大小远近,立场有内外亲疏。可悲的是很多时候都是把近处的同类视作竞争对手,亲外而疏内,引外力借势而压制之,借外界见闻而喧高。
欲望要可控,不然就变得可怖。向强而学之理念,是正确的。可缺乏了解之下,有时难以辨别对方引何强,当脑子混浊,‘优’惑面前盲目的脱离了立足之地,就成了媚外。甚至都不是武力上的事,莫名所以就跪了,心生向外,有的在海外逛一圈,回来就自认高人一等,让人十分恼火。
就如那《长思·当奴忙》:
肤难变,心生怨,虚荣媚外羡西天。
海外月更圆。
国未亡,奴已降,反耻与祖共一江。
捞金移他乡。
~
立足之地就是根基,没有了这片根基认同,如何进行建筑。难道建在别人地盘上?在别人地盘上谁说了算?有的用本地资源建成大船脱离根基出海飘着,也抗不过大风大浪,实乃取死之道,还是被自己蠢死的。当然有些小聪明的可以做做伪装,显得不那么蠢……
回思那个世界不知已经远了多少去了!牢骚闲思不再多言!胡乱瞎想么用都没有!只能怪自家实力还是不够!姬守格思想跑偏,扯得老远,他还是想想现在才是正事!多多努力!
这世界历史也十分有意思,大秦经过两百多年膨胀,倒在扩张的道路上。疆域含大半天洲(亚),部分屿洲(澳),部分赤洲和黄洲(美),太平洋快成内海了。其他大洲也有许多分封出去的诸侯,大多只是走个过场挂个名而已。大秦两百多年扩张,出去开拓的皇子建立的势力太多了。
大秦是建立在煤炭上的国家,石油不成规模,电力更是紧缺,后期发展吃力。国内爆发工人起义,逐渐声势浩大,越是镇压爆发的越多。大秦到处灭火,最后也灭不过来了。
眼看局势不可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