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已经进行到最后,主持人报幕:“最后请听歌曲合唱,荡起双桨……”六人一字排开,两女电琴和古筝在中间,
乔沐晴古筝前奏,电琴点缀。
秦宇兵:让我们荡起…
石小兰:…伙伴…
乔沐晴:小船儿轻轻…
……
六人合唱一首友谊的小船之歌唱完,大会结束。各个节目也被传到视讯上,姬守格的壮丽风光反响不错,友谊的小船却反响平平。
新学期繁忙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姬守格仍然认真上课,他虽然记忆力好,但是光是记住却没弄懂是不行的,还要进行分析理解,随着知识难度越来越高,理解起来越难。特别是理科知识,光记下公式不行,还得会灵活运用,学的并不容易。
要知道看书和听讲这两种方式,认真听讲明显比看书弄懂的速度快得多,效率更高。所以姬守格上课都很认真听课。他这么努力学习,却进步缓慢,只能表示学习天赋差。
如今他属于再次学这些知识,以前记忆中的那些知识点本来就没懂,现在想弄懂,也没感到轻松多少,老感觉着和通窍之间总隔着一层纱。一边还得兼顾着音乐梦想,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
姬守格收到的表白信比以前多了不少,姬守格对这些懵懂的情感萌芽,全礼貌的回绝了。仅表示需要学习,没时间恋爱。他不敢放松下来,努力坚持在学业上用功。
忙碌的一年中,姬守格除了学业,多数休息天下午,依然坚持着到鲁老那里学习。手艺进步了不少,各种乐器也渐渐熟悉。后来店里有些个被客户退回的采集器,被他拿来拆开研究,在店里制造了不少噪音。
然后提出来想法,既然采集器可以屏蔽混响,也能增添混响效果。干脆把共鸣箱去掉,用实板代替,再用采集器增加上其它效果代替,做成电声葫芦琴,简称电葫芦。
于是做出来一把小了几号的缺角葫芦琴,琴箱部分是实木的,相比原来的大琴箱,看起来有些袖珍。演奏起来声音很小,接上采集器连接音响,弹出来声音干巴巴的,也没了大琴箱的共鸣效果。
接下来和采集器设计人员沟通,将采集器和效果器分开,除了要做出原来的原声共鸣效果,再做几种失真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弄成效果器。
指板加长,为方便轻松演奏,琴弦调松。对琴身也做了调整,将上面的琴身靠握把的地方,也去掉了些。这样又增加几个品位,整把琴看着,握把就显得更长了。
采集器和效果器方面,最后按姬守格的要求,来来回回折腾了有半年,开发人员成功做出了姬守格觉得满意的成品。
高二过去,暑假姬守格把几人好好的聚在一起,带上能带的乐器。由于自己的音响在店里,再去带太不方便,便让秦宇兵带上音响一起去玄武湖。
来到大家常来的一个角落里,六人看着姬守格从琴盒里拿出来小了许多号的葫芦琴问:“这就是你做了半年多的小葫芦琴?看着挺可爱啊!”
姬守格得意到:“这个我叫它电葫芦。别看他小,我这半年对它没少摸索。接上音响就厉害了!也就比曲闹差点。”众人便让他试试。姬守格让疙瘩一会用他的四面组鼓,配合打下节奏,然后连通音响,演奏一首节奏较快,略显大气的曲子。
几人听着这带着似沙沙声,像磁吸一样滋滋粘稠的琴声,觉得毛孔都像过电一样。琴的低声像电嘶,高声像鹤鸣。这种声音配上滑音更奔放自由,似乎有种魔力把人吸到声音里面,有种让人想要跟着节奏舞动的感觉。
姬守格面对着鼓弹奏,看着疙瘩打鼓,不时用动作引导疙瘩控制节奏。快结束时又来了段即兴演奏,快速变幻的华丽音符蜂蛹而出,然后慢慢收尾。
林骏驰看他弹完,高兴的上前说:“鸽子!这个比葫芦琴来劲,我要学这个,那个先不学了。”梁方博:“虽然没曲闹响亮,但是曲子听起来很爽快!好!”
石小兰:“这个好听,听着有想要跳舞的感觉,可惜我不会跳。”乔沐晴:“鸽子越来越厉害了,这曲子听着很舒服。”
秦宇兵:“我觉得这才是我喜欢的乐器。以后我就学这个了。你们那里还有这样的琴吗?”
姬守格:“琴正在做,不过别看他小,比大的还要贵一些,主要是又多了个采集器和效果器。要什么颜色和外形,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你们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样子,然后让店里加工。”
齐寒松:“鸽子!这电葫芦和鼓配合真来劲,以后咱好好练练。”
姬守格:“以后大家组合起来,弄个小乐团,一起交流。”
梁方博:“可我的曲闹和谁都不搭配啊?我能加入吗?”
石小兰:“走开!你的曲闹能顶翻一个乐团了!你来了就只能听到曲闹声了,我们还怎么演奏。”几人除了打鼓的疙瘩,也是一起反对曲闹加入。梁方博很是受伤。
姬守格:“猫眼!你的是管乐,我们是弦乐,就是电琴也是弦乐转变来的。你加入我们就成了管弦乐团了,本来是可以的,但是你这个曲闹就是管乐里的异类,在管乐队里恐怕也和谁都不搭配。不如你先用簧